成人高清视频在线观看-成人高清视频免费观看-成人高清免费-成人高清护士在线播放-亚洲www美色-亚洲wwwwww

行業新聞 ? 2020年全國兩會 多位代表委員為清潔取暖發聲

延期召開,會期縮短......2020年一場前所未有的特殊兩會,代表委員對清潔取暖的建言依舊響亮。


部門/組織之聲

全國政協委員、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

制定并實施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規劃

劉炳江認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更不能降低生態環保要求。他建議,在“十四五”規劃中突出新發展理念,應對造成大氣污染嚴重的產業結構布局偏重、布局偏亂,能源結構偏煤,交通運輸結構偏公路等核心問題,著力補齊短板,統籌施策。

劉炳江介紹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打響了史無前例的藍天保衛戰,短短7年時間,在加強立法執法和體制機制建設的基礎上,大規模化解過剩產能,淘汰燃煤鍋爐23萬臺,推進農村地區煤改清潔能源1800萬戶,燃煤電廠排放幾乎全部達到燃燒天然氣的排放水平。

然而,目前,我國污染物排放量仍居高位,大氣污染治理任重道遠。重點區域城市的PM2.5濃度離國家標準有較大的差距。劉炳江建議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改變能源就地平衡模式,新增能源主要依靠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新增天然氣主要用于替代煤炭,降低非電企業和取暖用煤,制定并實施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規劃。


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政協主席多杰熱旦

對三江源地區清潔取暖運營成本予以補助

近年來,青海扎實推進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積極融入國家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開創了青海新能源發展的新局面。但多杰熱旦坦言,受地理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所限,依靠青海自身力量,在推進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上難以取得重大突破,迫切需要在國家層面給予幫助和支持。

多杰熱旦相關建議指出,重視和支持三江源地區清潔取暖項目:青海屬欠發達省份,財政困難、居民自籌能力弱,同時又在加快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三江源地區是青海重點生態保護區,應使用清潔能源取暖,鑒于三江源地區清潔取暖改造投資大,建議國家將青海省三江源地區清潔取暖項目納入國家“十四五”,支持青海等四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項目方案,并給予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

對城鎮及農牧區清潔取暖設施及配套基礎設施(含電網基礎設施和建筑節能改造)給予全額補助,并將離網農牧戶的光伏電源納入補助范圍;對三江源地區清潔取暖運營成本予以補助,確保清潔取暖項目持續運行。


專家之聲

全國人大代表、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

加快發展我國南方百城供暖市場

在今年兩會上,周洪宇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快發展我國“南方百城”供暖市場的建議》。周洪宇指出,“南方百城”集聚了14%的人口和27%的經濟產出,該地區冬季氣候陰冷,但受限于南北供暖線設定,未能發展集中供暖。而到2020年,“南方百城”具備供暖條件的潛在家庭為451-1266萬戶,到2025年將增至1778-3125萬戶。

周洪宇建議,要加快在上海、重慶、武漢等“南方百城”發展供暖市場。“南方百城”的供暖市場預計在2020年可以帶來新增基建投資2352億元,2025年將達5.8萬億元,2020年這將拉動就業30-65萬人。

周洪宇表示,可采取先試點、分步走,逐步實施的策略。第一階段考慮中東部省會和重點城市,優先拓展上海、南京、杭州、武漢、合肥、長沙等大中城市供暖市場。第二階段考慮西部省會和重點城市,向重慶、成都、貴陽等城市拓展。最后覆蓋其他地級市和重點縣域。

周洪宇建議,以大項目為抓手,推動清潔供暖示范工程建設。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牽頭,會同財政部,推進多能互補冷-熱源系統示范工程建設。積極推進清潔供暖(熱),鼓勵企業開發地熱能、水源熱能、太陽能、工業余熱等,保障供給能力;鼓勵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開發高效利用清潔熱源的技術路線。


全國人大代表、樂山太陽能研究院院長姜希猛

明確生物質供熱的優先地位

姜希猛提案建議,參考德國等歐洲國家近年更換生物質爐具的經驗,推廣節能安全爐具。推廣生物質鍋爐。制定城區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排放標準,設立重點示范區,限期改造中小燃煤、燃油、燃氣鍋爐為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新建中小鍋爐推廣采用生物質供熱。

在“煤改生”技術路線上,提出五點建議:1、鼓勵農林廢棄物富余地區建設生物質成形燃料工廠;2、木質垃圾應鼓勵回流農村,用于供暖;3、生物質鍋爐用于獨立住宅供暖,重在爐具改造和建筑保溫處理;4、生物質鍋爐用于區域供暖,重在完善生物質收儲機制和市場化體系;5、生物質能源用于熱電聯產,重在優先供熱,提高熱電比。

五點政策建議:1、明確生物質供熱的優先地位;2、加大農村生物爐具升級改造;3、完善生物質資料保障體系;4、對生物質供暖設計補貼政策;5、加大金融和資本支持。


企業之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鑫

南方也可以使用清潔能源實現冬季供暖

兩會期間,宋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斷提升,現在南方也有了冬季供暖的需求。我們大家都知道,采用傳統的燒煤供暖會造成霧霾,如果都用天然氣就會出現氣荒,直接用電采暖的話費用又太高。因此,這都是一些老大難的問題,那么清潔能源的推廣就勢在必行。形象地講,清潔供暖就是冬天里的火盆子、熱風扇、熱水袋。

宋鑫認為,全國有大量的污水管網、地表江河水源、工業余熱和淺層地熱能等,都可以作為清潔供暖的資源。根據調研,大多都具有規模開發的可能和推廣的可能性。在全國,目前每年新增大約有20億平方米的建筑,其中有1億平方米可以采用清潔供暖。如果全部實施的話,每年可新增節約標準煤66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36萬畝,這種方式既節約能源,沒有污染,百姓還可以少花錢。

宋鑫介紹,2015年,貴陽建設了一個清潔供暖項目,就是利用河水冬暖夏涼的規律,采用先進實用技術,將穿城而過的南明河打造成綠色空調送入千家萬戶,可以說實現了冬天供暖、夏天供冷,而且還不會造成河水的污染,為2.1萬多戶居民提供了服務。與傳統的供暖方式相比,用戶的費用可以降低30%以上,大大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在我國北方也有不少污水管網,還有電熱能等,這些都可以是推廣清潔供暖的一些條件。對一些分散的農村用戶來說,可以提供快速加熱、低成本的供暖設施來實現這種供暖。


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家用空調創新中心主任李金波

建議把空氣熱能納入可再生能源

李金波認為,利用空氣熱能的空氣源熱泵產品的應用和發展,可幫助實現節能減排、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李金波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中,將空氣熱能納入到可再生能源范圍。他認為,通過熱泵等裝置轉換,能實現熱能的高效應用,冬天制熱的空調、空氣暖風機、空氣源熱泵熱水器等均可應用,可以說是前景廣闊。


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九洲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寅

建議大力推廣“煤改生物質”

兩會期間,李寅強調了生物質能源的重要性,并對其發展提出相關建議:一、充分發揮生物質能在非電領域的清潔能源替代作用,大力推廣“煤改生物質”,在農村形成以生物質供熱等清潔能源供熱為主的新模式。

二、生物質能不只是綠色、低碳發展的清潔能源,更是在全社會最為關注的環保、民生和鄉村振興領域擔當著不可忽視的重任。

三、政策保障措施方面,建議制定專項財政支持政策。支持生物質發電企業進行熱電聯產改造,對改造企業給予一定投資支持,將供熱管網建設納入中央預算投資,保障生物質熱電聯產企業的發電量補貼資金及時到位等。

積極探索融資合作模式。例如將生物質供熱等清潔供暖項目列為政策性低息貸款的重點支持項目,對于為實施生物質供熱項目貸款的企業,適當延長相應項目貸款年限,下調貸款利息。支持生物質供熱項目通過綠色債券、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等。


全國人大代表、承德供電公司安全監察部主任祁春風

農村電網電氣化水平的提升需要國家繼續支持

祁春風指出,近年來,農村地區小微企業逐漸增多,精密電子加工設備、充電汽車、電子商務在農村應用越來越廣泛,農村對電能質量的敏感性不斷提高。同時農村電采暖及扶貧光伏等分布式電源的大面積接入,農村電網很難滿足相應的高可靠性供電需求。

祁春風表示,我國城鄉、地區之間電力發展不平衡,特別是農村、偏遠、邊疆等貧困地區電力設施發展不充分、歷史欠賬多,農村電網電氣化水平的提升需要國家繼續支持。


基層之聲

全國人大代表、寧夏銀川二十一小學校長馬恒燕

加大農村中小學清潔取暖補貼

馬恒燕表示,北方地區的農村學校供暖設備較簡陋、取暖成本高,且存在經費保障不足的問題,希望國家能實施北方地區農村學校暖冬工程,改善農村學校供暖條件,讓每個山里娃都可以坐在溫暖的教室里學習。

馬恒燕指出,國家年生均100元取暖補助難以保障正常取暖,多數農村學校取暖經費支出擠占公用經費比例普遍在30%以上,一些百人以下小規模學校幾乎占用了全部公用經費,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正常運轉。有些設備管網老化,取暖效果不佳;還有一些電暖氣變壓器容量太小,容易跳閘,十分危險。但是改造成清潔供暖設備需要的資金壓力大,成為了阻礙發展的重要因素。

馬恒燕建議國家實施北方農村幼兒園供暖改造項目,支持地方進行清潔供暖改造,每平方米補助300-500元改造資金,將現行的農村學校年生均100元的取暖補助提高到300元。

此外也可以通過財政補助、稅費優惠等政策措施鼓勵開展能源合同管理或政府購買服務,鼓勵企業參與農村中小學清潔能源供暖改造和建設,由企業以自身資金或通過資本融資等方式進行項目建設投資。在特許經營權內通過項目運行回收投資成本并賺取一定利潤,特許經營權結束后,項目無償地移交給使用方。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華捷公司愛心車隊隊長張青彬

妥善解決農村清潔取暖中困難群體需求

張青彬認為,當前我國農村地區老年人,尤其70歲以上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甚至多數為“文盲”,且大多為留守老人,子女常年在外務工,他們大多數不會使用,或使用不好天然氣和用電等設備進行取暖和做飯。同時,農村還有一定數量智力、肢體、精神殘疾等弱勢群體。有些地方在“雙代”改造區,“一刀切”全面禁煤,沒有考慮到弱勢群體實際應用問題,對這類人群強行推行“雙代”,民生保障和安全隱患問題將相當突出。

張青彬還談到,受經濟發展水平限制和農民增收緩慢等現實因素影響,在農村還有一定數量處于脫貧線之上徘徊的低收入群體。改為使用天然氣或電力取暖后,雖然有一定補助,但是仍然比之前費用要高許多,經濟負擔成為了這類人群最大問題。

為此,張青彬建議,按照“宜煤則煤,宜電則電,宜氣則氣”的原則,糾正個別地區強制推行“一刀切”禁煤措施,鼓勵各地探索有效形式,對不能使用天燃氣和電力的特殊群體,保留無害型煤的供應和使用,并在農村“兩委”干部中,明確專人分包負責,協助確保用煤落實。

同時,對經濟收入較低、承擔能力有限的困難群眾,在現行補貼的基礎上,轄區鄉(鎮)政府應列出專項資金,對這類人群再加大補助力度,切實解決困難群眾“用不起”問題,真正將清潔取暖民生實事辦成改善民生的暖心工程。

返回頂部